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发布日期:2020-08-03 浏览次数:3226 来源:本站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发表时间:2020-08-0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原晓红

 

  树立正确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应该“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等作出深刻阐述,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创造为民造福的政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回答“为谁创造政绩”问题。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通过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了党心民心,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再次表明,只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真正做群众满意的事,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戴,做到始终保持初心、更好完成使命。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享既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也是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共建才能共享;必须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正确政绩观与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本质相通,新发展理念引领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正确政绩观推动新发展理念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实现正确政绩观与新发展理念的协调统一。只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最深厚的伟力。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是从严治吏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从严治党首先是从严治吏。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正确的,都能坚持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比如,国务院近期督查发现,河北省景县在未考虑疫情影响、未充分调研的情况下,不切实际下达税收任务导致向企业征收“过头税”,甚至为迎接省级园林县城复检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举债搞形象工程;安徽省阜南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却把近800万元资金用来“刷白墙”“装脸面”。诸如此类脱离实际、偏离初心的行为,群众最为反感,已成为阻隔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墙”。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只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才能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向发力、相得益彰。

 

  牢牢把握为民造福根本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要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核心要义就在于为民造福。

  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就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阐明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目的是造福人民,淬炼政绩观首先要坚持人民至上。此次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举全国之力、以非常之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权、健康权,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把为民造福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就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的人民主体地位。“政”乃公共之事,“绩”乃务实功业,人民群众是共享政绩的主体,也是创造政绩的主体。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靠的是人民群众这一不竭力量源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继而让中国再次强起来,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评价标准,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新时代政绩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人民,政绩好坏的评价主体也必须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始终把握群众标准,始终清醒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才是为民造福,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始终坚持人民反对什么就坚决纠正什么的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特别是要把日常监督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做到位,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时刻保持公仆本色,切实履行管理监督责任,用好管住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求真务实干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是理论命题,更是实践课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扛起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加强党性修养,把服务人民作为根本价值理念。政绩观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工作业绩的认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过程就是思想改造的过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党员领导干部淬炼正确政绩观,首先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在践行根本宗旨中树牢为民谋政理念,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中加强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始终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

  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造福人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为民造福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唱功好做功差、思考问题浮浅、工作作风浮躁、总结汇报浮夸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干工作期盼“立竿见影”,求政绩企图“拔苗助长”。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脱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改进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追求狭隘的短视政绩、眼前政绩转变为谋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长远政绩,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要求,创造出高质量的政绩。

  走好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深入群众问计于民,把群众的痛点、难点作为改进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诉求、愿望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为民务实清廉,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新时代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敢于担当、积极有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充满风险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始终做到廉洁自律,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纪律底线不可触碰、道德底线不可突破,绝不能打着干事旗号违规违纪、以干出成绩为名胡干蛮干,坚决反对搞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无论处于什么岗位、无论面对什么诱惑,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唯有如此,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纵观新时代壮阔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造福作为“国之大者”,方可有大格局、大担当、大作为,才能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迎来新的更大胜利。